根力多战略价值思享会成功召开

1226日,“新时代、新供给、新资本、新品牌、新发展2018迎新年根力多战略价值思享会”在根力多总部成功召开。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孙立坤,威县人民政府金融办副主任何殿龙,佛山恒塬太叁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副总裁张立群,宁波瀚丰长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瀚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武赠祥,高级投资经理崔澎,深圳市传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桐辉,朴素资本项目经理彭贵,顺德集团冀财嘉德股权投资基金基金经理杜静,项目经理张建雄,邢新基金项目经理李银东,高康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尚建路、高海涛,广发证券高级经理刘湘安、程树范、俞琦敏,邢台银行威县支行行长赵丛,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农资传媒主任王旭波,根力多股份董事长王淑平,邢台威远集团董事长黄裴及李国祥,李超,燕国旺,邢明振经理,总顾问张卫国、首席技术执行官柴同海、根力多研发专家、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旭武等三十余人出席此次会议。

会议开始之前,根力多股份董事长王淑平携部分高管引领到访领导对河北省生物肥料工程研究中心、根力多研发中心实验室、菌剂车间、农民科技馆、生产中心东厂进行参观考察并沿途介绍研发中心仪器设备、菌种培育工艺、科技成果展示、液体肥车间、造粒车间、发酵车间、包装车间等情况,来访领导对根力多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孙立坤在大会致辞中指出,根力多的健康、快速、高效发展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发展,而是关乎威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共同发展的全县大事。十五年来,根力多每一项荣誉都承载了无数的心血和努力,这不仅是威县的骄傲,更是邢台的骄傲,未来还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骄傲。今天各位投资单位的到来,不仅是对威县工作的指导更是对对根力多的认可更是对威县未来发展的认可。欢迎各位到来的同时,也预祝此次根力多战略思享会圆满成功。

燕国旺就根力多股份运营情况从政策指引、品种权属、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四个方面为大会做出汇报,燕国旺指出,我国农业发展到现在阶段,已经到了从吃饱到吃好,从生存到生态环保的高品质发展时代。在保证我国18亿亩耕地的基础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土壤健康安全。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引政策的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相继颁布,为应对农业产能的落户以及生态环境压力等状况,指明了方向。为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制定了施工蓝图。精准扶贫促进当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经过实践的证明,企业才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最根本的动力。经过十五年来的发展,根力多已经成为集生物肥料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具有六大生产基地,一百多万吨产能的生物肥料品类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三板上市企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品的销售,农民的增产增收同样离不开高品质农资产品的投入,所以说产品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这是每一个企业在行业中最核心的定位。根力多以土壤问题作为研发方向、以实际应用作为服务支持、以用户使用技术培训作为宣传方式,这就是根力多的核心点,同样是“健康土壤,幸福人类”的基点之一。带着问题从田间地头来再带着解决办法回到田间地头去,经过十五年来的发展,根力多已经完成三北布局(东北、华北、西北),2017年根力多华南分公司也已进入试运营阶段,含生物蛋白复合肥、生物蛋白有机肥、土壤修复剂、悬浮型液体肥料在内的九大品类、十大品牌、一百一十个品种的生物产品也随着28个营销网络大区遍布全国大江南北。

根力多产品的最大优势就是提升肥料利用率的。肥料利用率的提升问题是农资人亘古不变的话题之一,根力多利用无机加有机加微生物菌的大三元产品完美融合,优势互补,在当前时期成为我国肥料利用率最高的产品,其核心技术就是生物工程技术成果转化。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文化和技术的博弈。首先是知识产权创新、开发保护,其次是企业之间存在的品类壁垒问题。在企业壁垒层次上有企业间品类主题的不同、微生物核心菌种筛选技术、品类生产的设备区隔、有机源的区域分布、含微生物品类的应用范围、企业营销体系的建立等问题都决定了根力多核心技术及经营理念的整体性和唯一性。

201710月,中国有机肥调查启动仪式暨行业高峰论坛在根力多总部召开,期间国务院参事、农业部等领导亲手授予根力多“中国有机肥开拓者”大旗。11月全国磷复肥博览会期间,因为根力多的励精图治以及在行业内做出的突出贡献受到业内同仁的一致好评。至此,有机肥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等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新纪元由此开始。

根力多在商业模式上的采取多元化发展,其主线就是“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用“好产品,好服务,好收成”带动农民百姓丰收致富。在传统商业模式上以产品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核心。而现代农资商业形式的转变则是以技术为核心,生产者和技术平台共同为种植者提供技术,或以服务为核心,生产者与技术平台共同搭建服务渠道,为种植者提供服务支持。

新型肥料企业尤其是生物有机功能性肥料企业运营特点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用户体验周期长(建立在用肥效果基础之上)、特有的技术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人员比例高、从业人员培训时间长等方面。因此,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根力多取得的成果在业内备受瞩目。在黑龙江,根力多生物有机肥使用面积达到500万亩,单季减少化肥投入2600吨、在新疆累计改良盐碱土地625万亩、十七几年间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320000亩,亩净增效益2743元。正如董事长王淑平所说,十年后,我脚下的这块肥沃的土地就是我此生最大的财富!在未来的发展中,根力多将一如既往,引领我国生物有机肥料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王旭波就有机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为题,在大会做出分享。王旭波指出,经过多年来在国内外农业发展的走访调查不难发现,我国距离真正的绿色生态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近年来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其配套文件的颁布就代表了我国农业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根据农业部发布的生物有机肥企业数量上的变化,2014年只有365家,2015年增加到427家,2016年增加到509家,截止到今天数据现实生物有机肥厂家已有1165家,这足以证明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根力多就是生物有机肥行业的领头羊。再从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透漏出的一项数据来看,2015年化学肥料消费折纯量5850万吨,2016年为5311万吨,2017年则降至5012吨。这些都是国家农业部化肥农药零增长方案出台后趋势的变化引导。

在中国农业种植过程中,化肥与生物有机肥投入比例在7:39:1之间,当然不少规模农业种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然而更多的小农依然以化肥投入为主。美国、日本、韩国是不可否认的农业强国,与中国农业投入比重相较,优势非常明显。在美国农业生产中的投入比重(化肥:生物有机肥)为12,日本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比重(化肥:生物有机肥)为1:3.5,韩国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比重(化肥:生物有机肥)为1:3。因此,不难看出降低化肥投入,增加生物有机肥投入是更为科学的农业发展方式。

中国有机肥2017年统计数据(实物量)为1.25亿吨,并呈下降趋势,预计未来5-10年,将下滑至1亿吨以下。按照生物有机肥与化肥2:1计算,生物有机肥施用量要达到2亿吨,商品化生物有机肥按照50%份额计算消费量预计达到1亿吨,截止2017年,商品化生物有机肥市场在900万吨-1000万吨之间,还有近9成的空间尚未释放。

从价格方面分析,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肥料销售受到一定制约;从政策方面分析,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果树化肥用量是美国标准6倍是欧盟7倍,蔬菜种植投入量是美国和欧盟投入标准的3倍。在100个示范县的引领下,效果明显,大户带动小户,而且未来该类政策会越来越多。随着《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方案》的出台,自2015年化肥销量达到顶峰,近两年持续下降,生物有机肥销量持续盘增;从用肥意识的提升上分析,肥料分级与经济作物区农户逐渐认识到有机肥的重要性,商品有机肥销量逐年递增,“肥料强制分级”将在政策层面大幅降低,甚至将杜绝该类产品的使用;从肥料流通渠道趋势分析,传统化肥区域代理商近两年大幅度压缩化学肥料采购,主动转向生物有机肥。传统化肥生产企业也在“菌”临天下的大势所趋下纷纷增加有机肥项目,进一步推动农资市场环境发生良性改变。从宣传角度分析,CCTV-7军事农业频道对生物有机肥推广广告明显增多,也预示着未来农资市场的发展方向。

然而生物有机肥行业发展的目前阶段同样存在一些不足,即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等问题,简而言之就是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行业门槛低、品质不规范、原料不科学、流向不透明、专业性不强、营销能力弱等问题,因此专家呼吁应该培养优势企业搭建全国销售平台,推动生物有机肥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在行业媒体对根力多的评价,客观、现实,那就是根力多及其掌门人属于供销社系统的铿锵玫瑰、区域农资流通企业的样板、流通转型延伸产业链的典型案例、生物有机肥行业的领军企业、生物肥料行业新三板的明星。也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根力多能够继续发挥榜样的力量,推动我国生物有机肥行业塑造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的样板形象。

王淑平表示,根力多发展的这十余年除了自身的努力同样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新时代、新供给、新资本、新品牌、新发展的政策指引下,根力多定不负所望,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向党和人民,向股东交上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