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穗白粒空壳的防治与管理——(一)病虫害型白穗

当前水稻陆续进入蜡熟期,可是水稻白穗、白粒、空壳的现象有很多,关于这类问题该怎么防治?

特约水稻专家姚金锁老师指出,一般来说水稻白穗、白粒情况的出现,都是由这几种情况引起的:病害、虫害、热害、冷害、过度干旱、烤田、营养不良以及药物滥用。今天我们就简单聊一聊病虫害引起的白穗白粒该如何防治。

1.1.jpg

病害型白穗、白粒:

1水稻刚抽穗时,水稻发生穗颈瘟节瘟会导致水稻穗茎死亡早,能导致水稻变成白穗;

2水稻枝梗瘟可能会引起水稻小枝梗变硬,形成白粒;

3水稻细菌性白叶枯病也会引起白粒。

分蘖末期、和穗期,可用苯眯甲环唑、丙环唑、井岗霉素A、爱苗、噻呋酰胺、一滴灵等治疗茎瘟病及叶瘟病。

恶苗病,由于稻种消毒不彻底,侵染恶苗病,发病轻的,可提前抽穗,穗短小,籽粒不结实,容易成白穗。防治措施,可以用咪鲜胺和恶霉灵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注意,在水稻生殖生长期内喷药,要严格按照规定,安全用药,以免产生药害。

虫害型白穗、白粒:

1.2.jpg

一、白穗辨别:

1水稻出现白穗,用手轻轻一拔即断,这是水稻发生二化螟使穗茎被咬断会导致水稻变成白穗;

2、水稻扬花时,双斑萤叶甲把水稻花蕊和柱头吃掉,不能授粉,也可能会造成零星白粒。

二、害虫危害:

二化螟 :孕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抽穗期为害则造成白穗,乳熟期至成熟期为害则造成虫伤株。 

三化螟 :多从剑叶苞缝隙或咬孔蛀入,先在穗苞里取食,再逐渐向下蛀食,在咬穿稻节的同时而咬断穗茎,造成白穗。从一个卵块孵化出来的蚁螟约能造成30—50根白穗而形成白穗团,因此常在田间呈明显的团状分布。

大螟: 先群集在叶鞘内为害,以后转株分散蛀入茎内为害引起白穗。

1.3.jpg

防治措施:二化螟、三化螟是水稻主要害虫,大螟发生轻,一般不单独用药。

1二化螟防治防治时期:丛害率达1%以上或枯鞘率达5%时须用药防治,以卵孵高峰期至1龄幼虫为防治施药的关键适期,幼虫刚孵化出来有群集性;常用药剂: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虫单等。

2三化螟防治时期:分蘖期在卵孵始期用药防治枯心、在卵孵盛期内掌握在破口露穗5-10%和抽穗10%时各用药一次防治白穗。常见药剂: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阿维·毒死蜱、杀虫双等。

3)稻飞虱:主要分褐飞虱、白背飞虱及灰飞虱。在孕穗期、抽穗期为害水稻,稻茎下部变黑发臭,常引起烂秆倒伏;在乳熟末期为害,先是叶色灰绿,植株倾斜,虫口特别多时则部分集中在柔嫩的穗颈基部附近取食,以后整株灰枯而死,常造成枯孕穗、半枯穗和白穗。白穗无虫孔,无虫粪。在田间分布常有明显的中心为害团。

防治时期:即每10丛虫量50头(水稻生长前中期)-80头(水稻生长中后期)开始用药防治;

防治药剂: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应用吡虫啉、噻虫嗪;喷雾选用醚菌脂。

稻秆潜蝇:是水稻生产上主要害虫,第二代幼虫为害水稻幼穗而造成白穗。稻秆蝇以幼虫钻入水稻茎内危害心叶、生长点和幼穗,被害幼穗变为畸形或形成白穗。稻秆潜蝇的防治可以用杀虫单与康宽混合使用进行防治。